#头条创作挑战赛#
无论是CPA还是中级职称的财务管理,还是CMA考试,其中都会包含关于财务指标以及杜邦分析体系的内容。财务指标的计算结果可以体现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看似非常简单,但实际在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财务指标是利用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计算的,当财务报表数据的质量很差时,这些指标的计算结果就会被扭曲,并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即使财务报表的数据质量有保证,涉及财务指标计算的数据也可能因为会计准则的选择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结果出现偏差,所以想要利用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就要想办法把数据进行层层的拆解,剥离或还原虚假扭曲的部分,这样才能得出真实的结果。
在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时,最常用的指标就是资产负债率,这是一个计算公式简单,但实际其中暗藏各种陷阱的财务指标。
何为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又称举债经营比率,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是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的指标,属于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
它的计算公式非常简单,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X100%。从公式理解,这个指标体现的就是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借债来筹措的。所以资产负债率是企业偿债能力的反向指标,通常来说,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可能越差。
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是1或是=1的情况,就说明企业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也就是变卖所有资产也不足以偿付借债。
按照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总资产=总负债+所有者权益,在这个结构中,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的财务指标:权益乘数和产权比率。
权益乘数=总资产/所有者权益,反映的是所有者投入放大为资产的倍数。数值越小,说明所有者投入换得的资产占比小,大部分资产还是通过负债筹措。资产负债率反映债权人一方权益,权益乘数反映股东一方权益,两者之间会有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通过公式体现为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产权比率=总负债/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债权人投入与股东投入的相对关系,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同时通过这个指标也可以看出债权人投入受到股东资本的保护程度。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和权益乘数的关系为:权益乘数=1+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X权益乘数=产权比率。
上面都是财务管理教材上最基本的定义,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将资产和负债进行拆解。
拆解资产和负债
总资产的拆分重点是要考虑资产质量,因为资产质量直接影响变现能力。不考虑资产质量,资产的虚高会扭曲资产负债率的计算结果,影响对于企业偿债能力的评价。
应收账款中无法收回的部分和存货中积压的部分,企业在计提坏账和减值的时候都会比较谨慎,因为计提的坏账和存货跌价准备会直接减少利润表的利润。但在考虑资产变现能力的时候,需要按照真实的情况计提坏账和减值,避免高估资产。
同理,烂尾的在建工程和已经不具备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企业出于保持利润的考虑,也很少会直接进行处理。但这部分资产质量较差,缺乏变现能力或只能收回少部分资金,那么在计算时需要特别进行考虑。
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他流动资产等,这部分实际上也不具备变现能力,需要在总资产中剔除。
长期股权投资需要区分是真实的投资,还是对集团内企业的“拨款”。企业在成立子公司时,会给子公司汇入投资款,用于子公司的经营,这种汇款实质更近似于集团内借款或是资金调拨。真实的投资具有变现能力,如果只是“拨款”则不具有变现能力。
商誉是收购其他公司所产生的溢价,这部分的价值非常难以评估,它无法直接变现,而且存在巨大的减值风险,所以不应把这部分计算在总资产内。
按照上面的逻辑,我们可以将总资产进行调整,调整后总资产=总资产-真实减值-非变现资产-商誉,这样进行拆解,可以帮助我们还原企业真实的资产情况,方便后续计算。
总负债可以拆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那么在资产负债率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减去流动负债,就可以得出长期资产负债率。长期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X100%或=长期负债/调整后总资产X100%,这个指标的存在意义是在资产负债率的基础上,剔除流动负债这类不稳定因素,只考虑长期资产对于长期负债的偿还能力。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也可以把总负债拆分为有息负债和无息负债。预收账款是从客户处收取的合同预付款,后续会用产品或服务进行偿还;应付账款是采购后尚未支付给供应商的款项,具体的付款时间根据合同的账期规定。预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实际上是客户和供应商给予企业的无息贷款,所以可以划分为无息负债。有息负债通常是企业从银行或是其他金融机构或是企业借入的款项,会按照约定支付借款利息。相对于无息负债,有息负债因为需要额外支付利息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给企业带来的偿还压力更大,我们同样可以计算有息资产负债率=有息负债/调整后总资产X100%。
在评价有息负债的偿还能力时,有两个关联指标:利息保障倍数和现金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支出,按照公式理解就是息税前利润是利息支出的多少倍。利息保障倍数越大,说明企业偿还利息越有保证。但很多企业可能存在有利润但资金紧张的问题,依然无法偿还利息和借款,这时就需要通过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来进行评价。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利息支出,体现经营性现金的余额是否足以保障利息支付,相比利息保障倍数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的公式,可以通过资产和负债的拆分变化衍生出多种公式,具体使用哪个公式来进行分析,需要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来考虑。
怎样评价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
上面提到资产负债率是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反向指标,那么是否资产负债率越低,就代表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好呢?
首先评价企业偿债能力,除了财务报表数据,还包含一些表外因素。例如企业的信誉,信誉良好会让供应商愿意给予更长的应付账款账期,相当于增加了企业的无息负债额度;还有可动用的银行授信额度,银行按照企业的经营情况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这些额度只有企业实际借支了,才会在财务报表中提现;企业如果有对外担保,会增加风险,影响偿债能力;存在重大的未决诉讼,企业可能会承担相应的赔偿,也会对偿债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这些都是在财务报表中无法体现的。
资产负债率的高低,与企业所在行业也有关。例如一些涉及大型工程或是项目建设的企业,大部分资金都是来源于银行贷款,在项目或是工程建设完成后才会有资金回流。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就呈现较高水平,但不能据此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差,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进行判断。
评价资产负债率还需要结合负债结构来看。企业如果整体资产负债率水平较高,同时其中流动负债占比大,企业整体的资金回流周期又长,那么短期借款的还款压力与资金回流的长周期形成矛盾,带来财务和经营风险。如果企业有息负债占比但利息保障又不足,还款压力也会影响对偿债能力的评价。
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于资产负债率的评价也会不同。债权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都希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保持低水平,这样即使企业破产清算,自己的债权也能够得到偿付,债权人的增加会让原有债权人得到的偿付变少,增加债权人风险;股东则希望企业可以寻找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股东投入是有限的,如果企业找到其他外部资金渠道来扩大业务,企业发展意味着企业价值和股东利益的增加;企业经营者则希望资产负债率维持在一个平衡点,既可以保证企业的运营又控制相关风险。
所以不能不考虑相关的背景因素以及条件,只根据资产负债率的高低来武断地评价企业偿债能力。
我们是否真的能只通过一个比率来评价企业的状况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么如果无法在实际中应用,学习这些除了应付考试,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之前我一直对有些过度夸大杜邦分析体系的作用以及简单粗暴的使用财务指标评价业绩持反对意见,但现在我认为如果这些指标可以促进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帮助我们将散落的数据串联起来,那么或许可以提供更广阔的财务分析思路。
结束后的碎碎念:本文是“拆解财务指标”这个系列的第一篇,与之前的“财务分析思考”不同,“财务分析思考”系列更多是基于生活中的现象产生的财务联想,而“拆解财务指标”则是从财务报表的角度,针对不同指标在工作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桦树博客会员永久下载各类资源https://www.nonif.cn/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