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利眼,是看权势的大小、财利的多少来分别对待人的一种表现。俗语所谓“看见大,得得拜;看见小,踏一脚”,就是对势利眼的生动描述。
“势利”一词,由来已久。《淮南子》中就有“势利不能诱也”之语;而势利眼之人也是惯常有之,古今不绝。许多人都领教过势利眼人的“厉害”。比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便遭遇过。
一次,苏轼来到莫干山上的一座庙宇。庙里的住持见他衣着简朴,便以为他是一般的施主,遂漫不经心地指着一个破凳子对他说:“坐”,随后,住持便吩咐道童说:“茶”。
等他们聊了一会儿,住持发现来客谈吐不俗,就把他带到大殿,客气地说:“请坐!”,又对道童吩咐说:“敬茶”。
后来,当住持知道这位施主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苏轼时,他赶紧道歉,并把苏轼请到客厅,毕恭毕敬地说:“请上座!”,还命令道童:“敬香茶!”。
苏轼离开庙宇之前,住持请他题字留念。苏轼挥笔写了下面的字幅:
坐,请坐,请上座;
茶,敬茶,敬香茶。
寥寥数字,勾勒出“势利眼”住持的可恶面孔。
其实,势利眼真的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古今中外都不缺势利眼。司马迁在《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的苏秦,是鬼谷子的学生。他从鬼谷子那里学了一点本事之后,就去向秦惠王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但秦惠王对他的政治主张毫无兴趣。
苏秦在秦国逗留日久,黑貂皮大衣穿破了,几百两铜钱也用光了,盘缠全无。他只好离开秦国,落魄地返回家乡。
当苏秦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的时候,他的老婆不下织机,他的嫂子不去做饭,他的父母不跟他讲话。
苏秦见此情形,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子,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
于是,他夜半深更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读困了就锥刺股。
后来,苏秦的学问精进,大超九段。等到他再外出游说,居然挂上了燕、赵、齐、楚、韩、魏六国的相印。当他荣归故里之时,他的父母打扫好了房间,摆好了酒席,到郊外30里处迎接。他的老婆不敢正眼看他,不敢正耳听他讲话;他的嫂子像蛇一样匍匐而行,向他跪拜道歉。
苏秦问:“嫂子,你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他的嫂子回答说:“因为你现在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
这个故事也是成语“前倨后恭”的来历。看来,这势利眼还真是很有历史渊源。
看了上面这个历史故事,读者肯定不齿苏秦父母、老婆、嫂子的行为,但时至今日,这种父母、这种老婆、这种嫂子绝迹了吗?并没有绝迹。
就连父母、老婆、嫂子尚且如此,何况一般人呢?
君不见,领导在位时,门前车水马龙,见面笑脸相迎;领导退休后,门前冷落车马稀,见面熟视无睹;
君不见,外出打工者,落魄而归时,脊梁骨能被乡人戳破;富贵还乡时,家中门槛能被乡人踏破。
有一朋友给我讲过他的故事。某年,他到外地某县讲课。中午县委书记宴请。席间,这位县委书记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而等到知道他是市委书记的亲戚的时候,马上变了一副面孔。
虽然“势利眼”古今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有势就有情,没势没了情;有利就有义,没利没了义。《名贤集》更有形象的解说:
“白马红缨彩色新,不是亲者强来亲;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势利眼的嘴脸跃然纸上。
事实上,势利眼虽然能得到一时的好处,而一旦其面目昭示于人,就会臭名远扬。因此,做人处世不能太势利。
做人处世太势利,看似聪明,其实是非常愚蠢。谁都不傻,即使是智商余额不足之人,时间长了,他也能看出来端倪,何况现在智商、情商高的人多着呢。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棵树只要不死,它都可能发芽。别只看到“河东”,而看不到“河西”。就算这位领导退休了,他还有子女呢,谁知道他的子女何时发达?就算他的子女不会发达,那现任领导看到此人如此嘴脸,那会作何感想?
再说了,一个人“势利”了,眼睛就盯着有权势的人,拼命巴结有权势的人,巴结的结果,他可能会得到好处,但要知道,被冷落的人会心存不满。这心存不满之人,别看他势单力薄,势单力薄的小人物,也许会做出蚂蚁绊倒大象的事情来。
也许将来某一天,被势利者冷落的人发达了,再成了势利者的领导,这势利者想不尴尬都难。
据唐末五代王定保(870~940)所撰写的《唐摭言》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了进士。他自恃有才华,傲慢无比,把别人都不放在眼里,而且还长着一对势力眼。
萧颖士经常提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寻找美景。一次,他住在一家小旅馆,独酌独饮。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位身穿紫色衣服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来小旅馆躲避风雨。他见这位老人闲散随意的样子,就非常放肆地欺侮他。
不久,风停雨霁,很快就来了一辆马车。老人上了马车,侍卫喝令行人让道,离开了。
萧颖士急忙问身边的人,这位老人是谁?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的王尚书。哇,原来是组织部长。
当初,萧颖士曾经登门拜访这位组织部长,但未能见到,此时他惊愕得舌头伸出半尺。
第二天,萧颖士写了一封长信,到王尚书府上去谢罪。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自家偏房的廊下,很鄙夷地看着他,并对他说:“很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
停了一会儿,王尚书又说:“你依仗着文学的才名,如此倨傲怠慢,也就能中个进士吧。”
后来,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萧颖士仕途不顺,跟他恃才傲物、长着一对势利眼有着直接的关系。见老人闲散随意,就肆意羞辱;知老人是吏部尚书,就登门谢罪。如此势力眼,没有谁了。
这个萧颖士是南朝梁宗室的后裔,世为官宦之家,史载,萧颖士自幼聪颖好学,过目成诵,4岁能文,10岁补太学生,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他考中了进士,对策第一。
萧颖士很聪明,这毋庸置疑。但他恃才傲物、长着一对势利眼,足见不是一个智慧之人。他不知,为人处世最忌恃才傲物、最忌势利眼。
隋朝的王通在《中说·礼乐篇》中云:“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故君子不与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以权势交友的,权势失去了,交情也随之断绝;以利益交友的,利益穷尽了,交情也随之结束。所以,君子不屑为之。
应该提醒自己,不要以权势、财势来作为交往的衡量标准,成为让人鄙视的势利眼,同时也要提防那些势利眼。
进入桦树博客下载https://nonif.cn/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